科学家解开了严重登革热患者血管渗漏的可能原因

感染登革病毒的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导致危险的血管液体泄漏,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PLOS病原体支持一个主要的潜在机制:破坏血管的分子屏障。
感染由蚊子传播登革病毒可能是轻微的,但有时会导致休克或因血管泄漏而死亡。先前的研究表明登革热被感染的人类细胞分泌的病毒(DENV)蛋白NS1可能是这种泄漏的罪魁祸首。然而,其机制的细节尚不清楚。
在之前的研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达斯汀·格拉斯纳(Dustin Glasner)和他的同事利用人类细胞系证明,DENV NS1可以破坏内皮糖萼样层,这是一种保护血管的屏障。最近的其他证据表明,DENV NS1还可以触发免疫细胞释放一种叫做炎症细胞因子的蛋白质,这可能会导致血管渗漏。
为了确定这两种机制的相对影响,Glasner和同事进行了几项实验。他们将来自皮肤血管的未受感染的人类细胞暴露在DENV NS1中,并发现证据表明这些细胞不会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在另一项实验中,在DENV NS1存在的情况下阻断炎症细胞因子的活性并不能防止人类细胞层的破坏,这种破坏类似于在血管衬里发现的细胞层。
研究人员还表明,DENV NS1在正常小鼠中引起的血管泄漏水平与在细胞因子活性被抑制的小鼠中引起的血管泄漏水平相似,这表明细胞因子对这种影响是不必要的。然而,在最后的实验中,抑制分子参与糖萼成分的破坏,防止了小鼠和小鼠的血管渗漏人类细胞暴露于DENV NS1。
这些结果表明对炎性细胞因子通过内皮细胞NS1不需要引起什么血容器泄漏。相反,潜在的机制似乎是糖萼成分衬里的破坏血管.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参与这种破坏的抑制分子可能成为治疗严重登革热的潜在新疗法的基础。
高级研究员Eva Harris博士说:“在令人兴奋的发现登革热病毒NS1蛋白可以直接导致血管渗漏(严重登革热疾病的标志)之后,我们现在成功地解开了相关机制,提出了抑制严重登革热的新药物靶点。”
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