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索自杀企图的遗传风险

使用来自英国生物银行和范德比尔特的BioVU的数据,这是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分子精神病学》发现大约4%的自杀企图风险被基因型数据捕获。
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遗传学家Douglas Ruderfer博士,理学硕士,领导了这项研究,他说:“这种遗传性估计试图量化遗传对特定特征的贡献。”
这一发现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建立了显著的遗传性自杀尝试风险可以用基因型数据来衡量。为了进一步检验风险,该研究还使用了遗传相关性,全基因组关联多基因风险评分。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了潜在的遗传风险我们可以用基因型数据来量化它,它可以在两个非常不同的样本中遗传,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全新的方法来增加我们的统计能力,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自杀的生物学和其他重要但难以研究的特征,”Ruderfer说。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当患者的结果不太常见或更难以确定时,可以测量遗传风险:使用临床数据和预测模型为每个患者分配结果的概率,而不是依赖大量的患者的结果感兴趣。
“如果你能证明模型的性能和校准都很好,你就可以将其转化为结果的定量测量。令人兴奋的是,你不需要确定更多的案例来增加统计效力,你只需要增加你的样本量,”Ruderfer说,他是医学、精神病学、行为科学和生物医学信息学的助理教授。
他和来自VUMC、斯坦福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参与了这项研究,其中包括VUMC的科林·沃尔什(Colin Walsh),医学博士,MA,他的自杀企图预测算法在2017年首次被报道。沃尔什和他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同事利用机器学习和回溯式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开发了它。
在这项来自英国生物银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337,199个去身份识别个体的基因型,其中一个子集被问及:“你是否曾为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伤害过自己?”大约有2433人回答“是”。
在BioVU中,去识别的基因型和电子健康记录相关联,研究人员测量了24,546个人的自杀企图概率。
生物vu对自杀企图概率的遗传率估计为4.6%,与英国生物银行对自杀企图自我报告的遗传率估计为3.5%非常接近。
遗传相关性衡量的是一个种群中两个性状之间遗传风险的重叠。在自杀未遂和自杀未遂概率之间,研究人员发现了相当高的遗传相关性,在70%到100%的范围内。
他们还寻找了与自杀未遂和自杀未遂概率在基因上相关的患者特征,发现了失眠、女性第一次生育的年龄(年轻的母亲更有可能自杀)、抑郁、神经质、精神分裂症和一系列被称为PGC交叉障碍的精神疾病。
全基因组关联并没有在基因上找到确凿的证据,也就是说,这项研究在两个数据集的全基因组水平上都没有发现单个基因变异显示出与自杀未遂的显著关联。
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多基因风险评分——一种通过基因分型收集所有基因变异影响的方法——与确认的自杀未遂和自杀未遂都有关联企图自杀概率。
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