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和形状的联系依赖于早期的视觉经验
来自不同类型严重视力障碍患者的数据表明,我们在声音和形状之间产生的联系——“平滑的”b或“尖的”k——可能是在儿童早期视觉发育的敏感时期形成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心理科学心理科学协会(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一本杂志。
“在先天失明的参与者,以及有先天性或儿童发展性白内障病史的参与者中,我们没有发现可靠的声音形状关联的证据,”汉堡大学的首席作者Suddha Sourav说。“然而,在具有正常视力12年后开始失明的晚期永久失明患者中,我们观察到对触摸物体的典型声音-形状联系,与正常视力的人没有明显区别对照组."
苏拉夫解释说:“研究结果证明,形状和声音之间的常见联系依赖于较长的发展期,在此期间需要较高的视觉能力。”“然而,一旦获得,声音形状的联系似乎很牢固,不会因失明而消失。”
哲学家和研究人员长期以来都对人类几乎普遍存在的跨模态关联感到着迷,这些关联将跨感官模态的特征联系起来。最常见的跨模态联想之一是声音-形状联想,如bouba-kiki效应所示,人们可靠地将假词(如bouba)与圆形联系起来,将假词(如kiki)与角形联系起来。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跨文化和跨文化影响的证据民族包括纳米比亚的辛巴部落,他们不使用书面语言,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联系是天生的还是依赖于感官经验。一些研究表明,像bouba-kiki效应这样的声音形状关联在儿童时期很早就出现了,而另一些研究表明,先天失明的人不会形成这些关联。连同这些新发现,现有的证据表明,这些跨模态关联可能只出现在儿童敏感的发育时期。
为了弄清楚是否存在这样的敏感期,Sourav和同事从印度海得拉巴的LV普拉萨德眼科研究所和德国汉堡的当地社区招募了具有不同视觉能力和历史的参与者。样本包括15名先天性和永久性失明的参与者,12名12岁后失明的参与者,30名出生时患有双眼致密性白内障,后来通过手术恢复了视力的参与者,24名12岁前出现白内障,后来被切除的参与者,以及70名视力正常的参与者。
研究人员向所有参与者展示了四对物体,让他们通过触摸来探索。每对物体的形状在边缘或表面图案上有所不同。参与者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收到这些物体,他们的任务是在试验中找出与假词声音最匹配的物体。有视觉能力的参与者还看到了第五个物体对,并指出哪个形状与假词最匹配。
早年经历过视觉剥夺的参与者,不管他们后来是否恢复了视力,他们的表现与机会水平没有区别,这表明他们没有系统的声音形状关联。在12岁前出现短暂性视力障碍的组(发展性白内障组)中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只有迟发性失明的参与者(12岁以后)和视力正常的参与者显示出可靠的声音形状关联。
“我们的数据展示了敏感期的两面性:一方面,长期发展期间的经验是获得多感官表征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在这个敏感阶段获得的表征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会丢失,尽管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变化,”Sourav解释道。
Sourav总结道:“我们的数据为多感官处理依赖经验的本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的感官模式如何塑造词形以及最终塑造我们所说的语言提供了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