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可能存在于旁观者的眼中
如今,人们经常谈论同理心。在全球大流行和美国分裂的政治气候的背景下,同情的呼声变得更加响亮和紧迫。我们鼓励对那些遭受COVID-19影响的人以及那些在失业中挣扎的人表示同情。我们缅怀新近去世的公众人物的同理心。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都强调了他们自己的总统候选人的同情心,并指责对方缺乏同情心。
但我们总是希望人们表现出同理心吗?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说,事实并非如此。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尽管同理心经常被描绘成一种美德,但表达同理心的人并不一定会被看好。
“同理心已经成为一种‘包罗万象’的理想个人品质,”心理学家y·安德烈·王(Y. Andre Wang)说博士生也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但人们对同理心的看法实际上更复杂。
“我们发现,人们对共情者的看法取决于谁在接受他们的共情。人们不一定喜欢或尊重那些对道德上有问题的人表现出同情的人,”他补充说。
这篇论文,“共情者的评估取决于共情的目标”,于9月在线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它是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副教授安德鲁·托德(Andrew Todd)合著的。
在一系列的七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美国各地招募了3000多名参与者。他们向这些参与者展示了各种场景,其中有人正在与另一个人分享个人经历。在一些研究中,个人经历是消极的,比如工作问题带来的压力;在其他实验中,体验是积极的,比如最近的升职。个体对这种个人经历的反应要么是同情,要么是中立。然后参与者评估他们对回复者的印象,比如他们有多喜欢回复者,以及他们觉得回复者有多热情。
谁能获得同理心?
但这些研究有一个转折:字符分享个人经历被描述为积极或消极的。例如,在一项研究中,一些参与者了解到她为一个白人民族主义组织工作,而另一些参与者了解到她在一家儿童医院工作。在另一项研究中,角色分享个人经验要么支持疫苗接种,要么反对疫苗接种。(这项特别研究是在COVID-19大流行开始时进行的。)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描述对他们对共情者的印象很重要:参与者喜欢和尊重共情者,但只有在接受共情的角色也被喜欢的时候。当角色不受欢迎时(如白人民族主义者或“反疫苗者”),参与者就不那么喜欢和尊重移情者了。在一些研究中,参与者甚至更喜欢回应者谴责而不是同情这个角色。
研究人员总结道:“人们经常被鼓励去同情那些不喜欢的人,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这样做并不总是被人看好。”
观察者眼中的同理心
尽管共情被广泛研究,但很少有人知道当人们自己不是共情接受者时,他们是如何评价共情者的。这些发现对同理心在当前社会政治环境下的运作有一定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同理心经常被吹捧为解决国家分裂和冲突的方法。
“更多的同理心总是更好吗?我们的参与者并不这么认为。”王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将同理心视为一种社会信号。你选择同情谁表明了你关心谁以及你的立场。
“同理心当然是有价值的。但这并非万灵药。如果跨社会阶层共情的人被否定,那么同理心也许并不总能弥合这些分歧。相反,这甚至可能会强化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