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寄生虫对脾脏的偏爱

疟疾寄生虫对脾脏的偏爱
实验性间日疟原虫感染后参与者的PET成像。箭头显示脾葡萄糖摄取增加。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在实验性人类疟疾中识别器官形态学和糖代谢的特异性变化: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科学硕士18 (5): e1003567。10.1371 / journal.pmed.1003567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John Woodford及其同事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疟疾寄生虫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间日疟原虫)可能在感染后不久就会在脾脏中积聚,其程度可能超过其广为人知的近亲恶性疟原虫《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杂志上

管理和治疗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感染需要调查它们不同的感染途径,而我们对疾病病理学的有限理解通常依赖于间接和不精确的方法。伍德福德和同事们研究了7名健康参与者,他们在控制条件下感染了间日疟原虫或恶性疟原虫。在接受抗疟治疗前7天,他们接受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并在感染后7至11天再次接受了抗疟治疗。

研究小组调查了参与者的脾脏、肝脏和骨髓的形态或结构以及葡萄糖代谢的变化,这可能表明寄生虫在各个器官中积累。在脾,在感染后增加,这在感染间日疟原虫的参与者中更明显。既不是肝脏也不是在感染初期就受到了影响。尽管这项研究的规模很小,但研究表明,以这种方式成像有助于理解如何积累在特定的器官,以及修改以前关于间日疟原虫在“血液阶段”感染行为的思考。

伍德福德博士指出:“疟疾寄生虫在流通之外导致了疾病,但很难研究。通过对遭受实验性疟疾感染的参与者进行这种新颖的成像研究,我们已经能够观察在血液阶段感染的早期特定器官内发生了什么。这进一步证明了重要物种间日疟原虫对脾脏有特殊的偏好,并强调了控制感染研究如何能够容纳独特的探索目标,而不能在人类中进行其他研究。”


进一步探索

在脾中发现了隐藏的疟疾生命周期

更多信息:John Woodford等,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在实验性人类疟疾中识别器官形态学和糖代谢的特异性变化: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杂志上(2021)。DOI: 10.1371 / journal.pmed.1003567
引用:疟疾寄生虫对脾脏的偏爱(2021年6月1日,//www.pyrotek-europe.com/news/2021-06-malaria-parasite-partiality-spleen.html
此文件受版权保护。除作私人学习或研究之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任何部分不得转载。本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股票

反馈给编辑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