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休息可以提高记忆力

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休息一下,我们就能更长时间地记住东西,这被称为间隔效应。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对小鼠这种现象的神经元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着重复学习间隔的延长,小鼠重复使用了更多相同的神经元,而不是激活不同的神经元。这可能会使神经元连接随着每次学习事件而加强,这样知识就会存储更长的时间。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考试前一天,我们试图把大量的知识塞进我们的大脑大脑.但是,就在我们获得它的一瞬间,我们苦心获得的知识又消失了。好消息是我们可以抵消这种遗忘。随着个人学习事件之间时间间隔的扩大,我们可以更长时间地记住知识。
但在间隔效应期间,大脑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休息对我们的记忆如此有益?人们普遍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神经元被激活并形成新的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学过的知识被储存起来,并可以通过重新激活同一组神经元来检索。然而,我们仍然对暂停如何积极地影响这一过程知之甚少——尽管间隔效应在一个多世纪前就被描述过,而且几乎在所有动物身上都存在。
在迷宫中学习
Annet Glas和Pieter Goltstein是Mark Hübener和Tobias Bonhoeffer团队的神经生物学家,他们在老鼠身上研究了这种现象。为了做到这一点,动物们必须记住迷宫中隐藏的巧克力块的位置。在连续的三次机会中,他们被允许探索迷宫并找到他们的奖励——包括不同长度的停顿。Annet Glas解释说:“在学习阶段之间间隔较长的训练下,老鼠不能很快记住巧克力的位置。”“但在第二天,停顿的时间越长,老鼠的记忆力就越好。”
在迷宫测试中,研究人员还测量了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活动。这个大脑区域对学习过程特别感兴趣,因为它以在复杂的思考任务中发挥作用而闻名。因此,科学家们证明了失活前额叶皮层损害了小鼠的表现迷宫.
“如果三个学习阶段很快地相互跟随,我们本能地认为相同的神经元会被激活,”彼得·戈尔茨坦说。毕竟,这是用同样的信息做的同样的实验。然而,过了很久打破可以想象,大脑将接下来的学习阶段解释为一个新事件,并用不同的神经元进行处理。”然而,研究人员在比较不同学习阶段的神经元活动时发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在短暂的停顿后,大脑中的激活模式比长时间的停顿波动更大:在快速连续的学习阶段,大脑的激活模式会发生变化老鼠激活了大部分不同的神经元。当休息时间较长时,在第一个学习阶段活跃的神经元随后会被再次使用。
较长的休息时间对记忆力有好处
重新激活相同的神经元可以让大脑在每个学习阶段加强这些细胞之间的联系——没有必要从头开始,先建立联系。Pieter Goltstein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长时间休息对记忆力有好处。”
因此,在一个多世纪之后,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解释学习间隙积极影响的神经元过程的见解。通过间隔学习,我们可能会更慢地达到目标,但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学习中获益知识持续更久。希望下次考试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这个!
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