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有自伤行为的人在疼痛调节方面的大脑差异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找到了一种解释,为什么有自残行为的人通常比其他人感觉更少疼痛。关键似乎是一种更有效的疼痛调节系统,这一发现可以使那些寻求自我伤害帮助的人受益。研究结果发表在该杂志上《分子精神病学》。
大多数人都尽量避免疼痛,但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年轻的成年人他们有时会受到身体伤害。自残与他人密切相关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和抑郁,但并不是每个患有这种疾病的人都有这种症状自残。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试图了解表现出自残行为的人与其他人有何不同,以及为什么疼痛本身并不能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Karin Jensen说,他是卡罗林斯卡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的研究员和小组负责人,也是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以前的研究表明,那些自残通常对疼痛不太敏感,但其背后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忍受更多的疼痛
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比较41例患者的疼痛调节来检验这些机制女性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至少有过5次自残行为,并与40名没有自残行为的女性配对。这些女性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于2019年至2020年期间在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进行了两次实验室疼痛测试,在此期间,她们被要求评估因短暂压力和热刺激而经历的疼痛。他们的大脑的活动也通过核磁共振扫描来测量疼痛。
研究人员发现,平均而言,自残女性对疼痛的耐受力高于对照组。脑部扫描还揭示了两组之间大脑活动的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有自残行为的女性的大脑活动显示出更多的联系大脑区域直接参与疼痛的感知和疼痛的调节。
另一项发现是,疼痛调节的差异并不取决于参与者自残的时间、频率或方式。
临床有用知识
“我们的研究表明,有效的疼痛调节是自伤行为的一个风险因素,”卡罗林斯卡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的研究员玛丽亚·拉罗尼说,她与最近在该项目上获得博士学位的延斯·福斯特共同撰写了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它还告诉我们更多关于自残者大脑的差异,这些知识可以用来改善为寻求治疗行为的人提供的支持,以及在与患者的对话中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自残和治疗的必要性。”
该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有自残行为的女性倾向于报告比对照组更多的精神合并症。他们还服用了更多的药物,比如抗抑郁药,研究人员在分析中考虑到了这一点。
进一步探索